本文目录一览:

韦伯工业区位论名词解释

它是关于工业企业空间位置选择的理论,由德国经济学家韦伯提出。

韦伯理论的中心思想,就是区位因子决定生产场所,将企业吸引到生产费用最小、节约费用最大的地点。

区位一词来源于德语“standort”,英文于1886年译为“location”,即定位置、场所之意,我国译成区位,日本译成“立地”,有些意译为位置或布局,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是指阐述一个区域中各中心地的分布及其相对规模的理论。

伴随着西欧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机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到了20世纪初,出现了以研究成本和运输费用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区位论。其先驱者是龙哈德,而集大成者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

韦伯工业理论与克里斯塔勒工业区位理论有什么异同

1、同:都涉及到了工业区位对工业生产布局的影响 异:克氏的中心地理论以韦伯的静态局部平衡理论为基础,韦氏从简单假设开始,假定一些相同条件。克氏将地理学的地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和区位论结合,形成较完善的市场区位论。

2、理论核心:通过对运输、劳力及集聚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分析和计算,找出工业产品的生产成本最低点,作为配置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3、他认为运输费用决定着工业区位的基本方向,理想的工业区位是运距和运量最低的地点。除运费以外,韦伯又增加了劳动力费用因素与集聚因素,认为由于这两个因素的存在,原有根据运输费用所选择的区位将发生化。

4、第一,区位的概念与特点.区位为即分布的地区与地点。 特点包括:空间性,结构性,环境性,文化性。 第二,区位论的产生和发展。古典区位论,近代区位论,现代区位论。

工业区位论的概述

伴随着西欧工业、特别是钢铁和机器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以及交通运输水平的提高,到了20世纪初,出现了以研究成本和运输费用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区位论。其先驱者是龙哈德,而集大成者是德国经济学家韦伯。

韦伯提出工业区位论的时代背景是:在德国产业革命之后,近代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从而形成了大规模的地域人口移动,尤其是产业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现象极为显著。

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论是抽象的、孤立因素分析的静态区位论。1924年,美国经济学家弗兰克·弗特尔提出“贸易边界区位理论”。他认为,贸易区的边界是被该区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和单位运输成本之和决定的。